English

大学生,不要轻视公共课

1998-08-19 来源:光明日报 □程龙华 黄建华 我有话说

在某高校公共课的课堂上,任课老师在台上抑扬顿挫,讲得十分投入。但座下一百来人的大班,仔细看来,有“啃”英语和计算机的,忙着去通级;有手捧报刊杂志的看得津津有味。更有甚者课间溜出去逛街,或者干脆不来,躺在寝室里睡大觉……毫不夸张,真是人有千种,皆不关耳边事。

事实上,不少大学生把公共课当成所谓的“公共课”,是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令老师头痛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同校,公共课(俗称大课)虽不是专业课,但也是必修课。可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好专业课最要紧,公共课混个60分就万岁了。公共课考得再好,谁看你的?”不少大学生如此理直气壮地说。大学生对公共课存在的这种“偏见”,是导致“公共课”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显然,在这些大学生的头脑中,仍然存在中学时代的那种思维定势,把专业课当作主课,而把公共课看作所谓的“副课”。根据以往的“经验”,只要学好主课,副课就无所谓了。

就业压力和学习负担也是部分大学生产生轻视公共课的重要原因。“为什么而学?”在经济体制转轨的今天,这是每一位大学生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据报载:面对社会各单位“减员增效”的改革形势,34%的学生感到目前最大压力是“就业”,而也有27%的认为最大的压力还是“学习”,其中有51%的认为学习上最大的压力来自“外语”。由于高校把毕业证、学位证的颁发与英语四或六级考试的挂钩,这就给大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另外,在人才市场上,一些用人单位也把英语四、六级证书及计算机等级证书看作必不可少的硬件。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学生特别注重外语、计算机和专业课的学习,而产生轻视公共课的心理。

此外,高校公共课的开设及其考核的某些弊端也直接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上公共课俗称上大班课,有些公共课老师图省事,上课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老师在讲台上“自弹自唱”,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课堂“安静有序”,彼此相安无事、皆大欢喜。考试呢?“这些老师都不会‘为难’我们,考前会划划范围、指指重点,到时背一背就可以了。”有些学生毫不隐讳地说。的确,公共课的考核可以说是“水份+人情=60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我国高校已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同时,随着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科间的交流与渗透也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高校培养出更多基础宽厚、知识面广、适应能力强的高素质多层次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顺应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培养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搞好高校公共课的教学无疑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和作用,应引起各高校大学生的重视。”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